【連載下集二十二,(總第50期)】
信用信息交換機制(五)
(二)美國信用征信領域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法規分析
信息披露和隱私、商業秘密保護之間存在著利益與價值上的沖突,是一個永恒的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商業秘密保護問題具有普遍而深刻的社會認知,這種沖突需要通過立法價值的選擇以及具體制度的設計來加以協調,以下美國信用征信領域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的立法和實踐,為協調給出了生動詮釋。
1、相關法制建設的起點
(1)隱私權法律起點。1890年美國兩位著名法學家薩繆爾D.沃倫和路易斯D.布蘭戴斯發表的《隱私權》(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是隱私權法學研究、立法和司法的先驅。而今隱私權作為一種國際人權,已經得到《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主要國際人權文件的確認與保護,也已經成為一種國際社會和各國法律廣泛承認與保護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在世界征信國家的信用征信法律和業務中廣泛引用和普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有隱私權的法律規定,遠遠滿足不了公民隱私權請求權的法律保護,隱私權法律保護大大滯后。正如薩繆爾D.沃倫和路易斯D.布蘭戴斯指出的:“人們在精神方面受到的痛苦和憂傷遠遠大于人們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受到的身體損害的痛苦。” 因此,加強對隱私權法律保護的探討和完善已刻不容緩。
(2)商業秘密法律起點。1979年美國統一州法委員會起草《統一商業秘密法》(示范本),1985年又經修改充實,供各州在制定《商業秘密法》時參照,但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經州議會批準后成為州的法律,目前已成為39個州的商業秘密法。美國沒有聯邦的商業秘密法,只有州的商業秘密法。
2、規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法規資源供給
信用信息的內容涉及面廣,來源渠道多樣化,采集與使用過程會涉及到商業秘密、隱私、國家安全等敏感的問題,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調整。否則,一方面,信息采集障礙重重,甚至無法采集其所需要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濫用信用信息,會危及到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正當權益和國家信息安全。美國在規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的法律主要有:
(1)基礎性法律如《信息自由法》。用來規范全社會各種信息主體采集、傳播和使用信息的基本行為規范,以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針對隱私、商業秘密和的法律如《陽光下的聯邦政府法》、《美國國家安全法》、《企業法》《隱私權法》、《統一商業秘密法》等系列法規。法律資源的精準供給,為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必要的數據基礎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撐。實現滿足社會對該等敏感信息的合理需求并依法保護企業、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國家的信息安全雙重目標。
?。?)針對信用公平的法律規范,通過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法律規范,實現信用公平目標。這方面的法律規范主要由《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債務催收準則》和《信用修復機構法》等系列法規?!豆叫庞脠蟾娣ā窂娬{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同時對拖欠、欠稅、破產等負面信息和涉及個人隱私等信息的使用作出明確的限制性規定,對正面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使用則沒有過多限制。
?。?)針對信用信息濫用的法律規范,通過相應的監管和懲戒措施,實現阻斷信用信息濫用目標?!豆叫庞脠蟾娣ā芬幎▽`反信用信息使用目的的行為及其所造成損害的,違法者必須承擔的賠償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比如,要求征信公司必須建立信用報告查詢記錄系統,對所有購買和查詢信用報告的企業及其使用目的進行記錄,其目的除了讓信用主體了解自己的信用信息及其被查詢情況外,更重要的是為被征信人和征信監管機構的監督檢查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防止信用信息的濫用。
3、信用信息供給的實證分析
在上述法律框架和制度條件下,美國信用市場中形成了以市場征信公司為中介的信用信息供給模式。這種模式下,形成了授信機構、貸款人、企業或其他組織自愿地向市場征信機構(征信局)提供信用信息和市場征信機構據此向社會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詢、報告、評估等項信息服務的美式信用征信機制。
(1)鄧白氏公司的企業數據庫分析
數據庫的數據規模。美國國內,鄧白氏數據庫擁有7000萬個美國企業的數
據,幾乎覆蓋全美企業。全球規模,2015年年報顯示,接近90%《財富》500強企業是其客戶,截止至20115年12月31日其全球商業數據庫包含2.5億條商業記錄。鄧白氏官網稱,2015年末,其全球數據庫中有超過2.65億公司的信息。
數據庫的數據結構。其信用數據包括了三個組成部分,共九類信息內容。第一部分為企業基本信息,分為三類:一是企業名稱、地址、電話及鄧氏編碼等身份信息;二是企業規模、雇員人數、業務范圍、年銷售收入等企業要素信息;三是企業總部、主要投資者、分支機構及企業的部門結構等組織架構信息。第二部分為企業的信用信息,分為三類:一是企業資產負債表、各種收益率、發展趨勢和信用等級評定情況等財務狀況信息,;二是企業應付帳款、付款記錄及其特征、銀行開戶及貸款情況等銀行記錄和付款信息;三是訴訟、判決、欠稅、破產以及企業在政府的登記注冊等公共信息。第三部分主要是關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信息,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情況、主要業務領域、品牌等信息。
(2)而益百利、全聯、科法斯三大消費者征信局數據庫分析
據相關資料顯示,消費者信用檔案的數量則分別高達2.4億份、3億份和1.8億份,平均每份消費者檔案有20個信息數據項。
以益百利公司的數據庫結構為例,消費者信用信息有四方面內容構成。一是消費者姓名、住址、電話、社會保障號碼及征信公司賦予的個人代碼的身份信息;二是消費者信用卡、消費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分期付款、租賃等信用交易及其付帳記錄的正面和負面信用記錄信息;三是個人財產、犯罪的法院判決記錄、個人破產信息、欠稅信息等公共記錄信息;四是根據美國《公平信用報告法》要求設置的查詢信息,用于記錄和監督消費者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使用目的,以保障消費者信用信息的使用符合法律規定的用途,避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不必要的侵害。
【連載下集二十三,(總第51期)】
上一篇:信用信息交換機制(四)
下一篇: 信用風險管理(三)